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旗遇秀”展旗袍之美

体育正文 134 0

“旗遇秀”展旗袍之美

“旗遇秀”展旗袍之美

“沈阳(shěnyáng)是棵梧桐树!”获得沈阳市为高层次人才授予的“兴沈英才卡”首卡后,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、校长余淼杰(yúmiǎojié)感叹道,“来沈阳工作的这几年,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沈阳对(duì)人才的高度尊重和用心服务,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有越来越(yuèláiyuè)多的人选择沈阳、奔赴沈阳。” 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(shūjì)、校长余淼杰(中)被授予“兴沈英才卡”首卡。人民网记者(jìzhě)孝媛摄 沈阳振兴,人才先行。从(cóng)浑河两岸的科创平台(píngtái),到校园内外的招聘现场,沈阳正以(zhèngyǐ)独特的魅力,汇聚各类人才,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 构筑多层次(duōcéngcì)人才引育体系 人才(réncái)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,沈阳以“人才强市”战略为引领,构建起(qǐ)全方位、立体化的人才引育格局。 2023年沈阳市启动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,聚焦汽车及零部件、航空航天等(děng)(děng)重点产业链,利用3年时间重点引进(yǐnjìn)培养2000名承担(chéngdān)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、重大(zhòngdà)科研项目的(de)高层次人才和150个(gè)高水平人才团队。行动实施以来,已累计遴选支持1500余名高层次人才、140余个创新团队,催生了“太行110”重型燃气轮机、大型海上平台压缩机等创新成果实现国产首台(套)的重大突破。 去年(qùnián),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累累硕果,全年共认定人才2877人,其中高层次人才590人,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(mùbiāo)。推荐(tuījiàn)9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26名国家特殊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人选,获批国家杰青2人、优青(yōuqīng)5人,国家特支(tèzhī)青拔4人。48人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选,占全省的(de)50.5%。沈鼓集团股份(jítuángǔfèn)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张勇、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洪家(hóngjiā)光获评“国家卓越工程师”称号。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、辽宁材料实验室格莱特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格莱特教授获得中国政府“友谊奖”,数量(shùliàng)创近七年新高,彰显了沈阳对国际人才的强大吸引力。 2024“博士沈阳行”活动中,来沈的博士生(bóshìshēng)们在展台(zhǎntái)前咨询。人民网记者邱宇哲摄 高校毕业生是城市发展的未来和希望,2024年(nián),沈阳市吸引超17万高校毕业生留沈,让青春梦想在沈阳落地生根(luòdìshēnggēn)。 “报到的第二天就分到了房子!”毕业于天津大学(tiānjīndàxué)的博士阎璐,去年被引入皇姑区投资促进局工作,“房屋装修都考虑到青年人生活所需,拎包就能入住,今后可以安心(ānxīn)地在(zài)皇姑工作了。” 2024年的“博士(bóshì)沈阳(shěnyáng)行”活动中,东北“三省一区”近500家单位提供了超8000个岗位,吸引了517所高校的6860名博士积极参与,最终855人(rén)签约(qiānyuē)落地,成为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博士人才交流活动之一。 5个(gè)月后,2024东北亚(dōngběiyà)(沈阳)人才交流大会暨(jì)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发展(fāzhǎn)大会联合100余家独角兽企业,发布超10万个(wàngè)岗位。会上启动的东北亚(沈阳)人才港搭建起立足辽宁、面向(miànxiàng)东北、联通东北亚的人才工作协作平台,涵盖了职业生涯首站、创新创业首站、招才引智首站、协同发展首站、宣传推广首站5大功能,首批入驻300余家单位,覆盖27个城市(chéngshì),提供超20万个岗位信息,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招聘、就业指导、政策咨询等综合服务。 东北亚(沈阳(shěnyáng))人才港开港。人民网记者孝媛摄 高技能人才(réncái)是推动产业(chǎnyè)升级的关键力量。沈阳市组建了都市圈“政校企・园”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,131家高校、企业、产业园加盟,形成了政府、学校、企业、人力资源产业园之间良性互动的协同(xiétóng)育人机制。2024年,沈阳市新增技能人才6.9万人,高技能人才2.6万人,为(wèi)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能支撑(zhīchēng)。 激活(jīhuó)人才创新“强磁场” 平台是人才发展的重要(zhòngyào)支撑(zhīchēng),沈阳将平台建设作为人才发展的“蓄水池(xùshuǐchí)”,让人才的创新活力尽情释放。目前,全市国家级创新平台总数达到79个,平台总数达到1710个。 沈阳市在(zài)人才资源集中、科创(kēchuàng)要素丰富的重点区域打造“人才特区”,规划建设“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”科创空间。2024年,沈阳市启动建设了(le)7个(gè)科创街区和13个科创园区,大学科技园、创业吧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基地等成果转化承接载体达到110家。 浑南科技城核心功能区(gōngnéngqū)已开园。浑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去年7月,浑南科技城核心功能区开园后,首批已集中(jízhōng)入驻了50个重点科技项目,智慧(zhìhuì)之云、科学家(kēxuéjiā)工作坊等重大项目吸引着众多科技人才汇聚于此。 烯材科技(沈阳)有限公司坐落在浑南科技城,总经理赵铂介绍说(shuō):“我们的核心团队由诺贝尔奖获得者、中国科学院(zhōngguókēxuéyuàn)院士及全国(quánguó)领军人才等组成。企业量产的100微米厚度石墨烯散热膜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(lǐngxiānshuǐpíng)。” 通过出台《独角兽企业(qǐyè)(qǐyè)培育行动计划》《科技领军企业认定管理(guǎnlǐ)办法》等(děng)政策,沈阳市不断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梯度矩阵。目前,全市科技型企业总数超25000家,稳居全省(quánshěng)第一,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.8万家、高新技术企业5092家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2221家,占比均居全省前列。 为了吸引更多的“外脑”助力(zhùlì)发展,沈阳市以柔性引才平台充分释放“智力红利”,2024年(nián)新建8家学会服务站、20家专家工作站,引入中国航空学会等5家全国学会、3家省级学会,21位专家进站开展技术(jìshù)攻关。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通过(tōngguò)专家工作站与北京科技大学团队合作,在新型合金材料研发(yánfā)领域取得8项专利(zhuānlì)突破,实现(shíxiàn)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。海智工作站成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,推动(tuīdòng)29项成果转化,沈阳国际软件园(ruǎnjiànyuán)海智工作站引入德国人工智能专家团队,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创新中心,孵化出12家科技企业。 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(réncái)生态 人才(réncái)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,沈阳以满满的诚意,用心用情做好服务,让人才在(zài)沈阳工作生活无后顾之忧,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。 沈阳市深入实施“兴沈英才计划”,每年列支人才资金15亿元。新毕业到沈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,可获得16万元的综合补贴。对有创业(chuàngyè)意向的,提供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(dàikuǎn)和相应(xiāngyìng)的贴息补助(bǔzhù)。 “从提交材料到补贴到账,仅用了三天。”海归博士王畅通过“沈阳人才(réncái)”APP在线申请生活补贴的经历,让他(tā)感受到沈阳政务(zhèngwù)服务的高效与便捷。 实现岗位、政策、服务等(děng)“一网通办”、一键直达的(de)“沈阳人才(réncái)”APP是沈阳人才服务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成果(chéngguǒ),它整合了16个部门的40项服务事项,让人才不再(bùzài)为繁琐的手续而奔波。截至目前,沈阳市人才服务数字化平台和“沈阳人才”APP已办理服务事项7.8万件,推动每年近10亿元的人才支持资金在网上“即申即享”。 沈阳市发放首批外国人“证卡融合(rónghé)集成”实体社保卡。沈阳市科技局(kējìjú)供图 聚焦人才(réncái)的(de)“关键(guānjiàn)小事”,沈阳出台了《“兴沈英才”绿卡管理服务办法》,细化服务事项,涵盖医疗、教育、交通等领域,为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(bǎozhàng)。进一步修订完善《沈阳市高层次(gāocéngcì)人才子女就学操作办法》,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从最多享受1次服务提升至2次。积极采纳人才及用人单位(yòngréndānwèi)的意见,将需求量较大的D类人才纳入配偶安置的保障范围。 精准服务彰显着“沈阳温度(wēndù)”。依托“沈阳市(shěnyángshì)高层次人才医疗服务群”,沈阳市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体检服务,2024年共完成1069人的健康体检,参检率提高22.3%,满意率达100%。同时,沈阳市47家国有(guóyǒu)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向符合条件人才及其随行人员提供免门票优惠,让人才在细节中(zhōng)感受(gǎnshòu)到关怀与尊重。 聚天下英才(yīngcái)而用之,沈阳以政策为笔、平台为纸(wèizhǐ)、服务为墨,书写新时代“人才强市”的新篇章,让沈阳成为更多人才心向往之的创新创业、实现梦想、惬意安居之地(zhīdì)。
“旗遇秀”展旗袍之美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